金沙线路检测中心官网|- Apple App Store

您好!欢迎光临金沙线路检测中心官网!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以人为本    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
服务热线 0931-8509589
1600_225px;
新闻动态
News
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动态
秋季养生指南:顺应时令,中药调理助健康
日期:2025-08-01 来源:本文由AI助手生成 作者:本文由AI助手生成 【打印】

金秋时节,天高气爽,万物逐渐收敛,人体也进入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的过渡阶段。中医认为,秋季养生应以“养收”为原则,注重滋阴润燥、调和肺气,而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,正是秋季调理身体的理想选择。以下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,结合中药调理,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秋季养生指南。

一、饮食调养:滋阴润燥,药食同源

秋季气候干燥,易伤津液,常表现为口干咽燥、皮肤干痒、便秘等。中医推荐“少辛多酸”的饮食原则,即减少辛辣食物,适当增加酸味食材以收敛肺气。

1.润肺止咳:可选用百合、银耳、麦冬等滋阴润肺的药材。百合甘凉清润,能润燥止咳;银耳富含胶质,可搭配冰糖炖煮,滋养肺胃;麦冬则适合泡水代茶,缓解干咳无痰。

2.健脾养胃:秋季宜平补,山药、莲子、芡实等药食两用之品可健脾胃、益肾气。推荐用山药粥或莲子红枣汤,温和调理脾胃功能。

3.应对秋燥:梨被誉为“天然甘露”,可生津润燥,与川贝母同炖(川贝梨汤)能缓解燥咳;蜂蜜亦有润肠通便之效,晨起空腹温水冲服最佳。

二、起居作息:早卧早起,防寒保暖

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。秋季昼夜温差大,需注意:

1.保暖避寒:尤其注意背部、腹部和足部保暖,可适时艾灸足三里、大椎等穴位以增强阳气。

2.适度运动:选择温和运动如八段锦、太极拳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。散步、登山等户外活动可助肺气宣发,但需注意防风防燥。

三、情志调摄:安宁平和,远离悲秋

秋季易生“悲秋”情绪,中医认为“肺主忧”,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。建议:

1.静心养神:通过冥想、书法、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。可饮用玫瑰花茶或合欢花茶,疏肝解郁。

2.社交互动:多与亲友交流,参与集体活动,避免独处时情绪低落。

四、中药调理:辨证施补,因人而异

1.经典方剂参考:

沙参麦冬汤:适合阴虚体质,表现干咳少痰、舌红少苔者。

玉屏风散:益气固表,预防秋季感冒。

四物汤:血虚者可适当服用,改善面色苍白、手足冰凉。

2.外用养生法:

用艾叶泡脚可驱寒活血,改善手脚冰凉。

菊花、薄荷煮水熏眼,缓解秋燥引起的眼干涩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1.避免盲目进补:体质不同调理方式各异,湿热体质者不宜过度滋阴,建议咨询专业医师。

2.药材质量:选择道地药材,如杭白菊、怀山药等,确保功效。

3.过敏测试:初次使用某些药材(如阿胶)前,需小剂量试用。

结语

秋季是承夏启冬的关键时期,通过中药调理与自然养生相结合,不仅能缓解季节性不适,更能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。让我们以平和之心拥抱金秋,在传统智慧的滋养中收获身心的平衡与活力。

注:本文所述方剂与建议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遵医嘱。

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金沙线路检测中心官网 陇ICP备05004876号备案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67号
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
Baidu
sogou